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伤感 毛主席
查看: 2681|回复: 0

“算出”你的命中注定?六个不能说的秘密(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23: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yFOX 于 2012-11-5 00:05 编辑

“算出”你的命中注定?六个不能说的秘密(上)

相处

相处

你相信命中注定吗?究竟是相似的还是互补人在一起比较幸福?为什么网络上有些心理测验看起来都很准?这篇文章试着回答上述的问题。有鉴于每次都觉得文章太长,大家常常看到眼睛脱窗心生烦闷,所以这次简短(?)地写了一个摘要,让每秒数十万上下的你能抓到重点:

(1)交友网站有用吗?首先,它并不如想象中有效,至少和你自己找差不了多少;

(2)再来,各大网站速配指数的计算方式大多采用人格类型互补,或相似的配对计算方式,这些算法首先在计算上会产生一些吊诡与问题,而且

(3)最大的问题不是算式本身,而是无法将后续许多变因纳入考虑。

(4)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还是会觉得有效?一种可能是巴纳姆效应(The Barnum Effect)所造成。

(5)在文化意义上,相对于选择来说,相处还是比较重要。

(6)结论:爱情造就了我们,但是我们也造就了爱情。


「最新暗黑风格网页游戏!」、「外表坏没关系,要以结婚为前提」、「有没有钱不重要,对我温柔就很好」。脸书玩到一半,右边或左边总是会跳出一些小窗口。除了总是爱盗用别人图片的网页游戏之外,最常出现的就是「交友网站」的广告了。这些网站总是用幸福成功的案例,以及可爱动人的正妹图片吸引你,不过,到底实际上效果怎么样呢?

首先,这些标语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夸大不实--不要再相信你右边没有科学根据的广告了。事实是:像照片中这么正的女生,不「只会」要求你的外表或金钱而已,她还会要求你的个性、社会地位与权力(Buss & Shackelford, 2008)。

再来,配对成功率高吗?按照各位科学人锐利的眼光和直觉,通常会预期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不过,案情可能比你想象得还要复杂。如果你不想让大脑进行太过复杂运转的人,请参阅前阵子Jacky Hsieh

言简意赅的精辟文章《在线交友的科学缺陷》

不久以前我们也试着跟一些交友网站合作,他希望我们利用统计媒合的方式帮忙他们设计一些问卷与算则,以期帮助他们的客户,找到生命中重要的另一半。我觉得这个立意很好,也庆幸自己总算在长篇大论之外也能替社会做点实质的事情,于是找来整个实验室对开启关系(搭讪、认识、吸引力)最有研究,数学方程模型又最在行,帅气挺拔风流倜傥的小风来一起规画[1]。

我们目标很简单,只有两个:

(1)找出哪些人可能彼此吸引然后在一起

(2)找出哪些人可能会幸福快乐地在一起很久(happily ever after)。

可是,经过几次晤谈讨论、彻夜的计算规划之后,有天他突然冷冷地对我说:

「光靠那些问卷数据,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两个目的。」

我那时候心想?骗人的吧?如果我们做不出来,那么国外的交友网站,以及对岸的婚配网等等,事业做这么大,究竟是怎样办到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去年一月我们到美国参加心理学年会开始说起[2]。其中有一个亲密关系研究专家才会参与的场次,由一个美国最大的交友网站协理与心理学家Gonzaga共同主持。虽然Gonzaga抱持着比较保留的态度,网站协理却声称可以将人格分成几个类型,然后找出人格「相似的人」推荐给你,帮你量身订作属于你的幸福(Gonzaga, Campos, & Bradbury, 2007)。





秘密一:相似好还是互补好

听协理这样说,或许你会问:「那么互补呢?互补的人不是听说也很幸福?」

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Dijkstra & Barelds会反问你:

「你真的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吗?」

他们的一项研究中曾问参与者:「你想要找的,究竟是一个像你的伴侣(相似),还是能完整你的伴侣呢(互补)?」,然后以人格量表请他们评估自己以及「理想中」的伴侣各应该具有的特质,结果发现,大家都活在「互补的幻觉中」。85.7%的人都说,他们希望找到一个「能完整自己」的互补伴侣--但量表却指出,他们理想的伴侣其实是和自己相似的,而且,大部分的女生都在寻找同样一个男生:外向,体贴,做事谨慎而让人有安全感(Dijkstra & Barelds, 2008)。

可是你或许会接着说,这个结果并不代表「相似的伴侣比互补的伴侣优」啊!没错,或许会让你大失所望的是,这问题在会议当场并没有被提出来--因为古早的时候这些做初始关系的人就吵过了:虽然相似和互补各有各的重要性,但长期来说,与相似的伴侣在一起,还是比互补的伴侣摩擦来的少,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觉得」对方跟你像不像,而不是「实际上」对方跟你像不像(Lutz-Zois, Bradley, Mihalik, & Moorman-Eavers, 2006)。跟「你觉得像」的人在一起你会感到比较多幸福,而这种幸福感又会回过头来让你觉得你跟他越来越像(Morry, Kito, & Ortiz, 2011)。

总之,支持「互补」这一派人马就会泪眼汪汪地跟「相似」说:「魔王,你赢了」

[3]。但如果你发挥柯南精神,你会发现上面Dijkstra & Barelds的研究有一个地方好像怪怪的--大家的人格特质都不一样,那和自己相似的「那个人」不是也会不一样吗?那我们如何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又在寻找「同一个」人呢?其实,这牵涉到「相似」的计算方法。





秘密二:“契合度”究竟是怎么算的

这个部份需要花一点脑,如果你现在大脑跟牛仔一样忙,可以先跳过这段中间直接看结论。过去研究计算相似性,大都是采用两种方法[4]:

(1)以Profile Similarity的方式来看人格特质的相关程度。简单地说,假设你在人格量表上1到5题的得分是5,5,1,4,1,小花也是5,5,1,4,1,那么你跟小花简直是天作之合--至少比得分是5,5,1,4,2的小熊适合你,因为你和小花比较「像」--而得分是1,1,5,2,5的小坚则完全不适合你,因为你跟他实在「太不像」了(图一)。这类的计算方法在乎的是「整体起伏」的相似,他高你也高,你低他也低,那么你们就是彼此的真命天子或天女。

(2)以Difference Score的方式来看两者的差距,也就是把两个人的分数相减,取绝对值。同样的例子,假设你在人格量表上1到5题的得分是5,5,1,4,1,你和小花的差距就是0,和小熊的差距是1,和小坚的差距是18。你看,小坚果然很不适合你!这类的方法在乎的是程度,也就是你在某项特质的得分多寡。

一言以蔽之,我们一方面可以藉由Profile Similarity得分较高,或是Difference Score差距较小,找出和你相似的人,也另一方面可以单纯计算「你觉得理想的情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找出得分最高,大家都重视的特质。这样,Dijkstra & Barelds研究所说的:「大家都在找同一种人,但也在找与自己相似的人」的说法就可以说得通了--只是用不同观点看同一份数据而已。

类似这样的方法,甚至一直到近几年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年会中都还在延用,用来预测之后这个人会不会跟你在一起、你们会不会互相吸引(Luo, 2009)、在一起之后,相似的人就比较幸福吗等等(Cheng & Chen, 2009)--遗憾地是这两种方法都有问题。


tu1.jpg

【图一】

小均的难题

举例来说,倘若今天小均做完测验得分是2,2,2,2,2,揪竟是得分1,1,1,1,1的阿杰,还是5,5,5,5,5的小竹是她的真命天子呢?Dr. Profile Similarity会预测这两个人都一样适合她,但是Dr. Difference Score会说:「傻瓜阿你,当然是阿杰阿!因为和阿杰差距是5,和小竹的差距是15耶!」。这样看起来,似乎Difference Score的方法区辨力较佳,略胜一筹。

但是如果今天半路杀出了5,1,2,2,1分的阿泰(差距也是5),那他要选谁呢?当Dr. Difference Score在苦恼时,Dr. Profile Similarity就可以神气地说:「当然是阿杰阿!因为图型的pattern比较像。」(请见图一)

简单地说,这两种算法都有问题,也都有优缺,也就是:这两种相似的计算方式,在实务应用上是互补的(噢,这句话好有深度)。你可以举出更多例子,使得两位Doctor都无法作出决策--只是,心理学家现在还普遍用这样的做法。那么,这两种有缺陷的做法有效吗?哪一种效果比较好?答案是:至少契合的人比起不契合的人更幸福满意自己的关系,而两种作法的预测力差不多(Luo, 2009)。


秘密三:更简略的算法

不幸中的不幸是:上述这两种差强人意的方法,还只有「比较用心」的交友网站会采用--也就是说,更多的网站用更偷懒的方法。

故事又要从去年底我们参加的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说起了。会议当天我们发现北大心理学院许燕院长的一个学生在进行对岸最大的婚配网站配对系统研究[5],在研讨会结束后,便巴着她一同讨论着这交友商业市场界的秘辛。许燕老师表示,虽然那是她满久之前做的研究,结果有些忘了,不过大致上发现一重要的事情:门当户对。

「首先家庭背景要相仿,好比说一个是高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一个是工人阶级,我们几乎很难相信他们是可以沟通的。咱们中国不是有句话说门当户对吗?你知道什么是门当吗?」我摇摇头,她笑了会儿,停顿一下接着说。她笑的样子,让人有种心底花蕊被浇了几滴水的感觉。

「以前宅院儿大门前头都会有一块大石头,有钱人家的石头逼角大(比较大),愈是有钱,石头愈大,如果你是穷苦人家呢,可能连块石头都没有。总之,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在嫁娶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咕哝相互逼角(相互比较),看男方女方家的门当是不是一般大。」她操着流畅的北京口音,说起话来却同时兼顾山东大妞的豪迈与文人的婉约温柔,让我无法不想起以前一位可爱的女朋友(拭泪)。

「是阿,在台湾的情况也是。结婚其实是两家庭的事情,双方的家长占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影响力有多大呢?一项研究指出,虽然我们看起来像是在自由恋爱,但真正谈到结婚的话,家人,亲戚,朋友等等你身边周遭的人大概占了五成以上的因素(Zhang & Kline, 2009),包括要不要跟这个人结婚、持续这段婚姻等等。

那么,大陆的婚配网究竟是怎样帮会员配对的呢?通常,加入会员之后都会要求填一份简短背景资料与量表,先按照兴趣,经济能力,外貌等「吸引力」进行分组,把「近水楼台」与「门当户对」的人分到同一群组。接着,把你分类到几种类型中的某些类别[5]。比方说,小洁的测验结果是「科学家」型,喜欢分析事情,追根究柢,好奇心很强,与耐心、善于传授、说明事情的「教师」型非常速配,于是从小洁所在的群组中挑选「教师」型的人推荐给她。

当然,每个网站所用的类型名称不尽相同,有的用动物,有的以星座,有的帮你的感情风格取非常梦幻的名字,如「深情迷恋」、「炙热疯狂」、「冷若冰霜」等等,有的采取相似论的观点,有的采取互补论的看法,但是共通点都是:用很少的信息,把你分类,分组,标签。他们甚至没有邀请Dr. Score Difference与Dr. Dr. Profile Similarity一起参与决策。而且,最大的缺憾是:没有信度可言。

什么是信度呢?信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的可信程度。举一个讲解心理测验的时候,老师常常会用的例子,如果你早上量体重是48公斤,中午吃完量是50公斤,晚上睡前量是49.2公斤,那某种程度上你可以相信这个体重计,因为它每次量不会差太多。可是,如果你三次测量的体重是80,20,52,那你可能会怀疑是不是体重计坏了,或是你产生了幻觉之类的。

只是,这些交友网站的问卷为了减少填表人的不耐烦,有的甚至连让你测量两次的机会都没有:大多数的特质只用单题来测量。试问,如果你好久没有量体重,站到你重计上发现自己变成60公斤,然后体重计不知为什么就从人间蒸发了,无法让你测量第二次,那么你会相信自己真的是60公斤吗?



注解

[1]所以,我们现在也还在找找看有没有更好的测量方法,比方说,将两个人的互动纳入考虑。

[2]按此下载会议章程www.spspmeeting.org/archive/SPSP2011_Program.pdf

[3]不过,也有人提出解套的说法是:价值观相似会产生吸引没有错,可是,两个人越像,就越会调整彼此的行为(adjustment),或尽量「补」上对方(Aube & Koestner, 1995)。这就是传说中有名的「相似生互补假说」 (similarity complimentarily hypotheses)。

[4]这方面文献非常多,算法的变形也不少,这里列出基本的两种做法,如果你懒得看太多篇,数学也不错,建议读Kenny & Acitelli (2002)这篇回顾。

[5]这项研究也发表在去年的亚洲社会心理学研讨会上。For more information:act.baihe.com/event/1108vote/


原文发表于PanSci网站



作者:海苔熊(Hanason)

(个人主页:http ://pansci.tw/members/haitaibea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试试访问速度?

无图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狐狸精   

GMT+8, 2024-3-29 17:02 , Processed in 0.18467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